善用教室裡的時間

課間時段:讓學生練習自主學習

  • 早自習、午休 相較於電腦教室,如果您的班上有平板可用,那麼操作方式就更加豐富多元。以半小時的學習時間為例:
    • 邀請幫手:邀請您班上的志工家長,早自習到教室擔任學習教練,解決學生的問題、維持教室秩序。
    • 前15分鐘:請學生觀看該週相關課程主題影片,如果有看不懂,舉手詢問現場的老師或家長。
    • 後15分鐘:請學生做該週相關課程主題的練習題,嘗試達到精熟。請現場老師或家長引導學生使用提示與說明影片,適時討論。
    • 過程中,現場老師或家長透過均一上的教練功能,勾選「掙扎」(如下圖所示)找到學生掙扎的單元,在黑板上講解迷思概念,或點入紅色方塊,看到學生在該單元答題的歷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 社團活動 社團沒有課業進度壓力,有些老師開放學生到校園各處去拍照並寫文章、學音樂、畫畫,老師可以試著將均一融入平板的社團課程裡。我們以18週為例,介紹如何將均一融入平板的數位社團中。
    • 一到三週:讓學生熟悉基本輸入、帳號密碼、平台功能與內容。
    • 四到九週: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例如,複習並精熟前一年級的上課內容,同時精熟本學期的上課進度。為了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老師可與同學討論,讓學生自己設立目標。
    • 十到十八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適時引導與解惑,讓學生超越自己原有進度、或運用知識星空,嘗試在相同主題下,挑戰更難的知識點。
    • 設立檢查點:老師可以設立一些檢查點,如每三週跟大家分享一次自己的學習進度。確定學生正往目標前進,適時協助解決問題。
    • 期末鼓勵:您可透過公開的讚美與獎勵,鼓勵付出努力較多的學生,達到正向的加強與循環。
    • 其他:如果學生不怕英文,不妨帶著學生直接到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網站學習,一兼二顧,學習英文和數學。

補救教學:差異化的有效教學不是夢

透過平板使用均一進行補救教學,與電腦教室裡施行的情形上大致相同,如已閱讀過上一章節可跳過此單元。為了幫助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均一教育平台自104學年度開始跟縣市教育局(處)接觸,陸續有些縣市已經與均一教育平台進行補救教學的功能介接。完成介接的縣市,學生在完成科技化評量系統測驗(每年二月、六月、九月)後隔天,以OpenID登入均一教育平台,就能在均一上看到施測結果。均一會依據孩子們個別待加強的能力指標,對應均一內的練習題,協助孩子設立個別的學習目標。

  • 釐清起始程度 若您的縣市已經與均一教育平台進行補救教學的介接,您在考試隔天就會知道學生在哪一個能力指標上遇到問題。學生登入均一後,會在頁面上方看到「補救教學測驗-具基礎能力」,點開後,就會看到均一協助建立的目標。

學生可以點選目標內單元的名稱,進入練習題;如果點選目標名稱前方(裡面有一顆五芒星)的圓圈,則可將該知識點至於知識星空的中央,方便學生學習先備知識,或是向下學習。

如果您的縣市未與均一教育平台建立補救教學合作,您收到學生的測驗診斷報告後,可透過均一上面的課程對照表,找到對應的單元幫助學生學習。

  • 針對落差處進行個別化教學

    補救教學班級最常見的問題,就是5到10位補救教學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起始點。均一教育平台的好處,就是所有的內容都在網路上,正好解決這個問題,讓不同起始點的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下學習。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網路老師」與個人化的練習題,老師可以走到學生旁邊,親自解答網路沒辦法幫他解答的問題和迷思概念。如果很多學生有相同的迷思概念,老師就能在課堂中花時間講解,讓學生整體學習。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學生不會的單元太多,不知道從何補救起。老師可依照學生的意願,從他想學習的單元開始,如果真的不會,可以先看影片學習,看不懂的可以舉手問老師,看完影片再做練習題。如果還是答錯,鼓勵學生一個「提示」一個提示按,一邊看提示,一邊思考,才能真正學會。

  • 如何確認成效

    老師可透過教練功能,觀看學生在需要補救的單元是否呈現代表精熟的深藍色。老師也能透過實體測驗,了解學生是否真的學會該單元。

    • 時間分配(以90分鐘為例)
    • 前30分鐘:發平板之前,老師用自編教材教基礎概念,或觀看教學影片。
    • 中間30分鐘:以小組進行問題導向討論、讓學生發表討論結果。
    • 後30分鐘:學生進入均一教育平台練習題目,優先練習與該堂課觀念對應的練習題。
    • 老師任務:巡視教室,當學生遇到問題或困難時隨時講解;透過教練功能,看到學生作答情形,提供協助。

課中時段:沒安排預習,當然沒問題

  • 沒有預習: 如果老師沒要求學生回家預習,可在課堂內挑選與課程概念相關的影片,讓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並挑選該單元內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內完成。

    • 影片部分:

      雖然老師沒有要求課前預習,若要在課堂內播放影片,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老師必須先看過影片。影片播完後,需要透過提問、討論,協助學生澄清容易迷思的概念或加深印象。

    • 練習題部分:

      老師課前先上均一教育平台,瞭解相對應的練習題,可自行試做這些練習題。課程開始前,老師需選定希望該堂課學生精熟的練習題清單,也可以找出該單元的先備概念的練習題,提供學生在課堂上複習。

    • 備註:
      • 若學生沒有先預習,老師的課堂教學與提問,最好能緊扣該單元的核心概念,確認全班孩子都能跟上進度。
      • 每個學生做練習題的速度不一樣,老師應允許學得快的孩子超前學習。為了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完成該單元的題目,老師的課前準備非常重要!

翻轉教室:回家有預習,上課更精采

  • 課前準備:觀看影片、做練習題
    • 學生上課前使用均一影片、預習練習題。這部分可利用連絡簿、班級網頁、通訊軟體與家長溝通,盡量要求學生技能(練習題)上達到「精熟」。
    • 老師上課前透過平台的教練功能瞭解學生「影片」、「技能」使用狀況,並依照掙扎、精熟或開始的狀態,來思考第二天課堂作業的安排,以及討論題目的內容。依照學生程度來思考課程設計,協助學生搭建合適的「學習鷹架」與教學流程,如此一來,課程更能貼近學生,避免為了趕上教學進度,而忽略學生真正的需求。
  • 課中操作:課中練習、小組討論
    • 結合分組合作的『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2,搭配教學影片、輔助老師的課堂講解,用線上練習題來做評量,老師就能透過教練功能,了解各小組成員的學科學習表現。進行進階討論之前,老師可以給同學一段時間使用平板,要求全班同學在該單元課程結束前,精熟均一的相關練習題。
    • 先進行概念說明五分鐘,或透過「抽問」、「搶答」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確認學生觀看影片狀況以及觀念理解的程度。
    • 接著,利用「習作」、「題目卷」做練習。學生練習題目時,老師可巡視觀察學生,弱勢學生可列為重點觀察對象,當學生有問題時,老師就能立即指導。
    • 運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影片來佈題,讓學生小組討論,促進同儕合作與思考,討論題目每堂課以3~4題較佳,每一次小組討論約5分鐘,善用「小白板」讓各組記錄思考歷程。老師可以到各組與學生一起討論、激發思考,隨時關心弱勢學生的學習情況。
    • 補充:評量方式與資源運用
      • 課前預習的成果可成為評分依據,舉例來說,將影片自學筆記列入平時分數的加分參考。若前一天要求學生回家預習,其他作業就必須減少,給學生足夠時間預習。
      • 課堂中完成練習題之後,抽問學生答案,訂定個人獎勵積分制度。若是小組討論,就抽點小組上台發表,訂定個人與小組團隊的獎勵積分制度。
      • 透過異質性分組,讓學得快的孩子協助學得慢的同學,讓班上優秀同學擔任課程助教,協助解答同學的問題,您也可以邀請家長來班上擔任助教。 教學模式應視老師本身的個人風格、學生的狀況、學校環境設備而有所調整。我們希望提供老師未來進行翻轉教學時的參考。

只要把握翻轉教學的重要精神:「lecture at home, homework in class」,融入分組合作學習的技巧,您就能進行差異化教學,讓每個孩子都能依照自己的能力學習,老師更能因材施教。我們相信,教學模式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教與學、反思與討論而不斷進步,我們非常期待您進行公開課,並持續了解其他老師的做法,建議您參考幾位老師的部落格,包括龍埔國小施信源老師的雲端教室實驗部落格,及宜蘭吳明柱課督的柱子老師的課督紀事,這些都是您進行翻轉教學最好的資源!


2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是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分組教學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學科與年級。實施此教學方法,可依照學生不同的能力,將學生分為每組四至五人的異質性小組後,老師先進行全班授課,之後依授課後學生的表現,形成小老師帶領組員一起學習的型態,小組成員共同研習並協助同組同學學習,老師每週施予測驗,除了以小組整體表現評定學生學習狀況外,也計算學生的個人進步成績,以個人過去的表現為基礎,激發學生為所屬小組爭取最多的分數。當小組分數達到某種標準時,將受到表揚以激勵合作學習效果。詳細資料請參考教育部搜尋引擎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