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台東市 康樂國小 顏冠明老師

</br>教學地點:班級教室 </br>使用載具:平板電腦 </br>教學時機:翻轉教室 </br>學校類型:市區中型學校 </br>班級人數:約30人 </br>分組人數:每組2人

「既然已經沒什麼好失去了,那看到機會更要用力搶!」康樂國小顏冠明老師這麼對孩子說。

康樂國小位處台東市邊緣,緊鄰著通往台北、高雄或蘭嶼、綠島的機場,一個轉身,可以身入繁華之境,也可能飄向茫茫大海。這裡談不上偏遠,也算不上市區,學生人手一台平板,其他軟硬體資源卻一點也不豐沛。「偏鄉」,是他們最常被貼上的標籤,不過冠明總是告訴孩子:「不要以為你住在台東,就是理所當然的弱勢,一切就這樣算了。」

如此「藉口」,在均一導入班級教學後就更不成立了。小朋友們回家得看影片預習,來學校則分組討論,時時要抓緊時間搶答,刻刻需上台發表。每一節課,師生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卻也玩得不亦樂乎,絲毫沒有一點自我放逐的氣息。這座地處後山一隅的教室,就在網路平台與翻轉教學的雙劍合璧下,有了跟都會相去不遠的學習環境。

不只計算 還得「說」數學

冠明踏入教學現場已有10年有餘,日子雖長、經驗雖豐,但每天都暗自懊惱著同一件事情。</br>

有一回,冠明在國語課隨意點了幾位同學上台發表任何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要1分鐘就好,結果他們半晌說不出話來,冠明內心疑惑道:「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這四年當中,難道都沒有上台表達的機會嗎?為什麼孩子們會愣在那?」</br> 接下來,他每節課都依樣畫葫蘆,經過半個學期後,才陸陸續續有人吐出隻字片語。冠明因而深深警覺到:「教材是死的,如果孩子學習之後卻沒有一樣知識用得上,就等於白費功夫了,所以以後一定不能照著教科書上課!」</br>

於是他打起專題課的主意,每到這個時刻,冠明就指定每組同學至少簡報5張投影片,而且每個人都要講到話。隨著同學越來越熟練,他又要求每個人最少要講5張,如此一來,一組就有20幾張投影片要談了。 專題簡報的題材包羅萬象,從台東的環境與作物、兒童福利、食品安全到國際貿易等,均在報告的範圍內,學生必須學著蒐集資料、辨別真偽、取捨重點、分工合作、上台發表等,在在考驗著他們專案管理的能力。冠明便強調:「說得出來才是自己的,但這個『說』又不能漫無目的或隨口聊聊,必須經過思考判斷、邏輯推論,再有系統、有組織的表達出來。」</br>

經過兩個學期訓練後,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冠明欣喜之餘也開始思考,這種訓練方式有沒有可能帶進主科呢?六年級上學期時,冠明發現可汗學院及均一平台,立刻推廣給全班同學試用,還一人發一部平板電腦下去自己練習。想不到寒假階段,當大人忙著辦年貨、大掃除時,竟有好幾位小朋友自動在均一奮力闖關,這個驚人發現讓冠明決定下學期開始要大規模採用數位學習工具。從此,均一正式搭著學校進度使用,學生還可以攜帶平板電腦回家看影片、作筆記,他們甚至會彼此競逐能量點數,彼時便有一半以上學生取得代表精熟100個技能的麥哲倫徽章。</br>

可惜,這批學生兩、三月後就畢業了,老師再沒有機會對他們嘗試其他教學方法。緊接著,冠明又在網路上看到台大數學系教授葉丙成及中山女中國文科教師張輝誠的演講影片,看完之後熱血沸騰,立刻決定在新接的五年級班上一試。</br>

他自行製作了「只有問題,沒有解答」的學思達講義,要求學生看完一段引文後提出個人見解,還要詳加解釋思考脈絡。數學課則融入大量分組討論、圖解概念、上台發表、快速搶答、加分獎勵等活動,並將均一平台當作觀念講述工具。</br>

過了一個學期後,數學及國語科成績的雙峰現象減緩不少,不僅標準差降低了,原先中間區位的分數也緩緩向右偏。至於專題報告的能力更超乎冠明想像,有同學將服貿的條文全部讀過一遍,並製作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簡報;有同學報告了台灣社會尚屬敏感的同性戀婚姻議題,絲毫沒有避諱及扭捏。冠明因而驚覺:「原來小朋友關注的事情,並沒有大人想像得那麼單純,我們是不是一直低估了他們呢?」</br>

回顧最初,冠明只是想讓小朋友每天來學校都有一點點改變,因此製作學思達講義引導閱讀理解、借助均一平台化解迷思概念,再搭配起來激發綜合思考及表達的能力。而後,這座後山的秘密花園果真在國語課、數學課、專題課的澆灌下,開出一整片燦爛的花海。

共同學習 就像管理一支球隊

「公開發表」是冠明期盼賦予孩子的能力,但是達成目標前他並不會放著孩子悶頭準備,相反的,學生必須群策群力、準備充足,之後才能臉不紅氣不喘的侃侃而談,因此適當分配組員的重擔便落在老師肩上了。

  1. 冠明的班上共有22位學生,分為5組,一組4到5人。組員為4人者,座位採前後兩兩並排;組員為5人者,則前排2人、後排3人;若有情緒或行為容易干擾他人者,可將其座位單獨安排在其他組員之後。
  2. 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排列方法則是4組分列教室四個角落,剩下一組置於中間偏前方位置。所有人在非小組討論時間均面向黑板,討論時則部分組員轉頭或移動位子。
  3. 組內分三種角色:「經理」、「教練」與「助教」。老師首先依照學習態度、表達能力、學科成就等綜合指標指定5位次序最後的學生為經理,再由經理各自挑選一位最想依賴的同學為教練,接著教練揀選兩位或三位為助教,合為一個小組。組員確定後,老師要安排經理與教練坐在一起,其餘則自行決定位子。
  4. 學生們雖然有極大的自由選擇組員,但異質性仍然是分組的重點,因而老師必須事先跟學生溝通:「分組完後,整個學期或半個學期都會按照這個組別來上課,所以你們要慎選夥伴,不能只挑自己喜歡的人或好朋友在一起,不然競賽時候一定會輸給別組。」尤其,冠明的數學、國語課均採翻轉教室,學生得全盤考量組員的互補性,如閱讀、理解、記憶、計算、態度等,如此不僅可以促進同儕之間的相處,也可訓練孩子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5. 為了避免角色固著,每次期中考及期末考後均會重新分組,教師可藉此機會審視每個人的表現,並依實際情況指定不同的人為經理,原本的經理則轉換為助教或教練。這樣有兩個好處,一來激勵孩子力爭上游,二來增進孩子與不同特質的同學互助合作的機會。
  6. 老師另須留意貼標籤的效應,特別是經理的角色,因此冠明特意將經理形容為一個球隊的管理者,得以挑選自己喜歡的球員。然而,時間久了學生還是會明白經理的意思,冠明便帶著大家思考:「如果我說冠明老師不兇,你們就會覺得不兇嗎?不會嘛,你們有你們的判斷,同樣的道理,我如果問台東是進步還是落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但是假設某種狀態是存在的,比如台東跟台北有城鄉落差,那當然不會因為我說沒有就沒有,這時候我們要想的就是,怎麼克服這種落差。」

事前預習 為課堂討論鋪路

課前預習是基本要求,學生得在家裡先看教學影片,隔天再到學校參與課堂活動。但是礙於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不一定每個家庭都能提供孩子硬體設備,因此老師必須在學校備妥預習的補救機制。課前預習有幾個步驟:

  1. 指定進度,要求學生回家預先看1到2部教學影片。一般而言,比較需要花時間思考、消化的概念,留給學生在家裡觀看;偏向清晰、簡單的,可以放在課堂上討論。

  2. 老師可依自己能夠擔保的責任及學生特質決定是否讓孩子帶平板電腦回家,以冠明帶過的兩屆班級為例,其中一屆在保管物品及自制能力上較能令老師信任,因此可以帶平板回家;另一屆的心智狀況相對沒那麼成熟,因此除非老師特別任務,否則只能在學校使用。

  3. 早自修結束後就可以讓學生自由使用平板,直至放學,因此如果有少部分人回家無法使用電腦或網路,可在課程前一天便自行利用課餘時段預習,或在當天數學課之前找時間觀看影片。

  4. 至於家庭軟硬體條件允許,卻未在家預習者,亦可在數學課之前趕緊補看影片。雖然老師要預留補救機制,但利用同儕壓力督促學生事前預習是更好的方法,例如同組裡如果有較為謹慎或更認真看待分數的同學,就會嚴格監督組員預先看影片,否則無法參與討論,為小組爭取分數。

  5. 紙本作業仍然要保留,因東部的數位落差較大,家裡不具備電腦及網路者恐怕無法在校又看影片、又作題目,因此一天可出10題左右的書面作業。至於均一上的題目可作為課堂共同演練或學生自主闖關之用,例如用均一佈題之後,再要求學生登入帳號自行演練一遍。 三、均一佈題 課堂活動可輪流使各種題型及活動來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利用基本題來搶答、進階題來討論、教學影片來摘錄概念等。原則上學生答題時都得一併詳述解題方法,而不只是丟出答案而已,就連選擇題也得說明刪去其他選項的原因。

  6. 課堂一開始先針對學生前一晚預習的概念暖身,此時可利用均一來佈題,並用全班搶答方式活絡氣氛。 當老師照著投影畫面唸完題目,喊「請搶答」時,所有人要立刻按下平板上的按鈕,此時螢幕會顯示率先按下按鈕的使用者名稱。提出正解並確實說明解題方法者,加分;答錯則開放下一輪搶答,搶得先機者必須解釋上一個答案為什麼錯誤,以及該如何判斷正確答案。 得到正確答案後,老師還可以再徵詢其他解題方法,或進一步詢問「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同時追加搶答。 此階段可視學生熟習程度決定佈題題數,或是採用精熟一個技能所需的8題為單為,若發現學生已經熟悉概念了,後面幾題可用全班共同回答的方式節省時間。 另外,搶答的APP名為「Pick Me」,可供相同wifi環境內的使用者增加課堂競賽趣味。

  7. 暖身完畢後,再進入相關內容的進階題。此時還是借助均一佈題,但因進階題比較難在短時間內反應出答案,因此老師可先略為講解概念或闡述題旨後再交給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分兩兩討論或共同討論,前者要求經理與教練、助教與助教互相搭配,後者則由三種角色一起演算答案。接下來可視臨場狀況指定不同答題者,有四種方式:

    (1) 分組搶答。討論時間屆滿後,老師喊「請搶答」,由最先按下按鈕的組別答題。

    (2) 各組提出答案。若題目較艱深,可以捨棄搶答,要求每一組各自提出答案,再一起驗證正確與否。

    (3) 指定各組經理搶答。此時教練及助教必須把握時間教會經理,並確保他能用口語清楚表達出來,才能為小組爭取積分。

    (4) 指定積分最低的組別答題。若有小組的積分落後其他一大截,容易心生自暴自棄之感,因此可直接指定最低積分的組別回答問題,答對即加分,答錯再開放搶答。

當老師發現學生無法清楚說明進階題的概念時,可立即拋出相關問題搶答,徵詢另一個人解釋,不一定非得拘泥於事先準備的題目不可。若發現許多人都無法清楚掌握特定概念時,可再一次交付小組討論,或直接由老師詳加解釋。

講出答案 還得描述來龍去脈

完成暖身題、進階題後,接著使用自行編寫的學思達講義。通常這種講義不講解概念,只提出問題,學生不僅要寫下答案而已,還得一步一步闡明解題過程。將講義投影在布幕上,並且發給每人一份紙本,接下來有幾個操作步驟:

  1. 以均一的影片為媒介,要求每個人看完之後在講義上條列重點。

    (1) 此前,先提示學生「我看到什麼」、「我學到什麼」,以此軸線來撰寫,但不硬性規定。

    (2) 自學開始後,老師可四處巡視,但除非學生主動提問,否則盡量避免直接介入指導。

    (3) 時間截止後,開放至少兩位或兩組以搶答方式爭取發表機會,前一人發表後,後一人要提出略為不同的觀察角度。

  2. 如果影片的概念適合圖解,例如長度、重量、面積單位之間的轉換等,可進一步要求學生以圖表方式呈現。又因畫圖工程較為浩大,宜採分組合作方式進行。

    (1) 一組發下一塊小白板,給予一定時間討論及畫圖。

    (2) 製作圖表期間,老師可適時提示及建議,但不干預作畫內容。

    (3) 要求各組確認每個組員都了解圖表的意涵,並且能夠清楚表達。

    (4) 時間屆滿後,要求各組將小白板貼到黑板上展示,並且輪流推派一個人上台講解。

    (5) 講解過程中如有含糊之處,老師要適時追問、提醒,再不清楚,則請同組組員上台救援。末了要詢問全班是否了解,有人提問便請該組再度補充或修正圖表,無疑義則結束此組的發表。

    (6) 所有組別均輪過後,老師再整體講解一次,最後請每個人自行找時間將圖表謄錄到講義上。

  3. 學思達講義的題型還包括選擇題、填充題及應用題,但所有題目不僅要求學生寫下答案而已,還需拆解步驟說明解題歷程,且多以分組討論及公開發表方式進行。以下舉例介紹:

    (1) 選擇題題型,如「請討論下面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單位運用?其他錯誤的選項又該怎麼修改才會正確?①裝滿書的書包大約重4公噸。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20公頃。③一枝鉛筆大約重10公斤。④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有50公畝。」

    (2) 填充題題型,如「填填看,並以文字說明你的解題依據與過程。 650公克=() 公斤=( )公噸。9公噸等於( )公斤=( )公克。」

    (3) 應用題題型,如「今年林伯伯種的木瓜共收成20500公斤,1公噸木瓜的價錢是19800元,全部賣出共可得到幾元?①請說明要解出這題,需要知道哪些資訊?②請說明解題過程。」

共同討論完畢後,仍要求每個人將解題過程及最終答案記錄在自己的講義上,作為複習之用。老師可定期將所有學生的講義收過來檢視,寫得好者加分,寫不好的則對全班提醒:「有些人的講義,好像有點寂寥,能不能再豐富一點呢?」這是因為講義屬於個人筆記的一環,老師不宜針對個人貶抑,亦避免在講義上批改及評分,以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

計分及獎勵方式

為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數學課堂的積分多以整組為單位,換言之,個人搶答得到的分數還是會回歸到小組總積分上。至於針對個人加分者,只有認真完成作業、學思達講義記錄完整等少數事項,此部分跟整體班級經營的獎勵扣在一起。透過這個方法,可以避免特定角色在小組裡被隔離或排斥,並誘導組員們互助合作。

  1. 不同身分答對所獲得的積分都不一致,在不指明加分比率下,經理答對可得5分、助教3或4分、教練1分。這在暖身題、進階題或分組討論下皆同,小組可各自研擬策略推派答題人選。

  2. 有時可視題目難易度決定不同加分比率。在冠明班上,c代表經理,b是助教,a是教練,當講義題目的後面標上「c3/b2/a1」時,表示小組若派出經理正確答題可得3分,助教2分,教練1分。同理,「c5/b4/a3」即意謂經理5分,助教4分,教練3分。

  3. 在黑板上製作一份積分表,隨時登錄各小組的得分,當天放學前即全數轉換到數位工具上,黑板上的表格則歸零,留待隔天重新計分。小組積分除了可以用來兌換刮刮卡換獎品之外,同時亦會依比率轉成班上班級經營工具-classcraft中,個別角色的成長經驗值,讓自己的角色成長,改變外觀形象、獲得特殊能力。(註:classcraft是一免費的班級經營工具,強調將角色扮演的元素融入在每天的學校活動及學習過程行為中。)

  4. 班級經營之用的個人積分可以兌換刮刮卡,老師可至文具店購買卡片跟銀漆自己製作。獎品包括飲料、冰棒、文具,以及最受學生歡迎的「生字只寫一次」,但若寫不好就要補寫一行。 「學習要像海盜積極,行為要像忍者謹慎。」這是冠明常常告訴學生,也是拿來提醒自己的一句話。當資源還沒來到時,要韜光養晦,當機會來敲門時,就要毫不猶豫去爭取。台東,雖然屢屢被當作偏遠之境,但靠著數位工具及翻轉教育,東部的孩子也得以享有西部的學習機會,因此冠明還會對孩子說:「現在我們有資源了,剩下來的就是主動性,那你要不要去追尋呢?」同樣的,當冠明從影片上獲悉翻轉教育後,接下來靠的便是對教學的熱忱與主動,這就是海盜與忍者教會他的人生哲學。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