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成功鎮 和平國小 施琇瑩校長與林家輝主任

教學地點:班級教室</br> 使用載具:平板電腦</br> 教學時機:補救教學、課中時段</br> 學校類型:郊區小型學校</br> 班級人數:約5人</br> 分組人數:每組2人(混齡)</br>

東海岸一處小角落,日以繼夜有鹹水湧出,相傳可治百病,阿美族人因而稱此地為Kachiri,即鹹水之意,漢人亦跟著直譯為「加只來」。百年後這裡改稱和平里,但住起來一點也不和平,多次颱風使海岸嚴重內移,迫使族人四處遷徙,如今和平一帶只剩300餘戶800多人,且住居分散,不成聚落。

緊鄰大洋的和平國小自然也人口寥落,1個年級1個班,1班不足10個人,有時還得單獨為1位學生舉辦畢業典禮。全校約20個學生配上10個老師,2:1的夢幻生師比本該讓各個老師大展身手,實現「一個都不能放棄」理想的,可是接下來的畫面卻讓所有教學者不敢想像。

一連串失敗的教學實驗

在和平國小「讀數」活動中,有孩子指著2說1,指著5說4;有孩子盯著鮮豔的紅包袋說不出那叫作紅色;有孩子搞不清楚昨天、今天、明天的分別。尤其當琇瑩剛來到和平國小擔任校長時,孩子們在大人詢問下紛紛說出新年願望,第一個說:「我希望下一次考試可以考第三名!」第二個遲疑了一會,隨即接口道:「我希望可以考第二名!」第三個則想都沒想,直接說:「我要考第一名!」

其實這個班不過三個人,孩子們卻以「前三名」深深期許自己,琇瑩看著那一雙雙天真卻又認真的眼神,心下又好笑,又苦澀。

為了挽救這頹勢,琇瑩與晚一年進入學校擔任教導主任的家輝開啟了一連打樁、固基、補強的教學工程,包括教育優先區計畫之學習輔導、攜手計畫之課後扶助、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數學文本與閱讀指導、生活數學等,教育部要求的與沒要求的通通都做了,結果全校參加教育部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18位受測者中有10位及格、8位不及格,不及格率將近一半,且平均分數為40分。

這份成績簡直給校長的「辦學績效」重重打了一巴掌,琇瑩揪著一顆心彷徨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但她很快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這絕對不是孩子的智商問題,那究竟哪裡失落了呢?

琇瑩探訪每個學生的背景後,發現多數家庭功能不健全,家長亦將學校當作「托嬰中心」──孩子只要有來上學就好了,至於讀不讀書、受不受教都沒關係。長此以往,孩子也找不到學習的目的,甚至覺得「以後我留在這裡就好了,肚子餓了就種種菜、想吃雞肉就自己養、捕個魚也可以過日子,那讀書要幹嘛?」

琇瑩左思右想,為今之計只有大幅降低學習門檻,讓孩子覺得讀書不是一件艱鉅任務,才樂意接受學校教育的安排。於是她計劃將全校學生分為程度不同的三個層次分別進行補救教學,想不到這項提議遭到許多老師反彈,認為「能力分班」會削弱孩子的自尊心。

接下來琇瑩一連串構想也陸續碰上軟釘子,不是在老師消極被動下無疾而終,就是學生私毫不為所動。沮喪至極的她,偶然接觸到「文化回應教學」的概念後,才驚覺自己老是要求老師這樣做、那樣做,下完指導棋後卻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無怪會徒勞無功,家輝也形容:「這就好像有一位米其林星級的主廚用心煮出一盤美味的德國豬腳,可是客人剛好是伊斯蘭教徒,不能吃就是不能吃。」

家輝還從和平國小的經驗發現「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是錯的,「因為他就在那個洞跌倒,你在那裡扶他還是跌倒,所以應該要退後一點點,讓孩子從還有能力的地方開始,才有信心繼續走。」

摸索校園文化 重頭出發

為了幫助孩子指引方向,琇瑩找了幾位老師一起把1到6年級共12冊數學課本翻出來,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建立縱向連結,例如「數與量」的概念在1年級是整數、2年級是分數、3年級是小數,就這樣一路標示到6年級。如此一來,當學生被某個觀念絆住時,老師就可以循線推斷他的弱點與落點。

只是,這份表格終究太繁瑣,老師還得翻箱倒櫃找出以前的課本幫孩子複習,實用性備受考驗。所幸過了半年後,均一平台問世,當中的「知識地圖」正好彌補了書面表格的問題,琇瑩與家輝馬上決定引進學校實驗。

一開始,全校均在「夜光天使」補救教學時間使用均一,未料低年級學生連語文能力都有問題,沒辦法自行看影片,琇瑩只好僅要求中高年級生作題目,並且從最基本的「數一數」開始。結果,有學生在電腦前頭抬也不抬的作了200道題目,還有人會自動自發記錄自己的能力進展,此際,平台上的「提示」功能頓時成為最重要的老師,它幫著孩子按圖索驥朝著目標往前邁進,縱使步履蹣跚、長路漫漫。

接下來的日子裡,有學生畢業、有老師退休,還有新進教師報到,這批教學生力軍還是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琇瑩與家輝於是提出更大膽的想像──混齡教學!而且,要在正式課堂上實施。

這麼做不是因為學生程度太差,也不是源於人數太少,而是為了縫補課本裡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裂隙,讓學生可以在學習歷程中進退自如。而且比起以前直接降級學習,混齡更能引導不同程度的孩子教學相長。此後,1年級與2年級便同桌共學,3到6年級則同爐而冶,再也不被制式進度給困住。

接著,琇瑩與家輝積極呼應文化回應教學的理念,與老師們分頭帶領孩子製作日光計時器、拍攝「海神射向天空的箭-飛魚」逐格動畫、運用蝸牛彩繪及料理、就地挖掘隕石坑以「呼叫宇宙星」、搭建阿美族傳統屋、舉辦「和平放課後/海選市集」等。一個年頭下來,孩子得經歷一連串洗禮才能成長,學校就不再只是圍牆內的公塾,而是面向大海、胸懷天地的小世界。

藉著主題教學、混齡上課、校園活動以及均一平台,學生漸漸成為學校的主人,而不是教室內的客人。和平國小也從一間即將被裁併的小學,蛻變為多采多姿的學習花園。如此,翻轉教學不只翻轉教學而已,還翻轉了關鍵命運。

改變第一步 翻轉老師

相較於多數學校的翻轉教育是由個別老師發起,再慢慢拓展至其他班級甚或全校,和平國小是由校長與教導主任揭開序幕,經過一連串檢討舊問題、發覺新觀念、改變教學法、導入資訊工具等過程,一步一步帶領老師更新校園文化。對行政領導者來說,究竟該如何率先翻轉老師呢?

  1. 想要翻轉教室,必須先要求老師熟悉教材內容、預先準備流程、掌握上課狀況等,才能在教學時游刃有餘,而這些條件並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具備,因此行政領導者必須謹慎評估學校類型、老師性格、學生需求等綜合條件,再決定是否推動全校性的翻轉教學。

  2. 全面翻轉之前,要先給老師「增能」,也就是協助所有教學者整備好各種資源及工具後再跨出第一步,因此足量的溝通、研習、訓練是必要的,切忌將教案或工具丟給老師就轉身離開。

    此外,老師跟學生一樣都要具備「學習動機」才走得可長可久,因此領導者除了與老師一起討論教學方法外,最好可以結合實作活動激發各種想像,像鄉村小型學校多半富含在地文化,領導者若能將社區元素融進研習活動裡,將可以引導老師跳出既有教學框架,深入了解翻轉教育的精髓。

    尤其在升學意識較淡薄的地區,引導孩子發現學科能力能夠解決生活困難往往是促進學習的第一步,因此和平國小會不斷製造各種「事件」增加教育機會,像搭建傳統屋過程中的丈量、定位、立柱、上樑等工法,均會連結到數學及物理概念,如此一方面可促使學生樂意吸收知識,另一方面老師也可藉此活動發想更多貼近孩子的教學方法。

  3. 即便翻轉教學可以由上而下推動,但領導者務必避免採用過於權威的心態跟手段,否則第一線老師若抱著不情不願甚至專業受到侵犯的感受配合實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且這種逼迫方式也跟翻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和平國小雖以政策要求老師翻轉,但並未訂定「罰則」,若有人抗拒配合將不會受到任何處罰。儘管如此,校長仍會以教學績效責任作為交換條件,也就是班上學生至少能夠通過補救教學的評量,或有一定程度進步。

混齡共學 同桌而冶

混齡教學在國外行之有年,尤其德國有高達70%的學校採行之,台灣則屬零零星星實踐,主要原因即是進度壓力。因此要採取混齡,一定要配上縱向主題式教學才能突破固有窠臼。

  1. 混齡教學有各式各樣的組合方式,一般多依照數學概念及心智年齡相仿的程度安排不同年級學生共同上課。以和平國小為例,係將3到6年級編為一班,1與2年級搭配上課,原班級老師也隨著自己的學生進入課堂裡。

  2. 強扶弱是混齡教學的重要機制,在中高年級班,把6年級與3年級安排在一組,其他則為4年級與5年級互相搭配。每組均安排一位學習成就較高的學生擔任小老師,通常是由相對高年級者出任,老師們亦進駐各組隨時指導。由於人口組成較複雜,中高年級班可考慮移至會議室、閱覽室、小型活動中心上課,比較方便配置座位及動線。

    至於低年級班亦將1年級與2年級,或者學習能力高與低的學生安排兩兩坐在一起。但因學生尚處於概念建立階段,學習成就不致落差太大,因此課堂較無庸以分組方式進行,僅需兩兩併排以便討論,並將全班座位朝向老師呈ㄇ字型即可,如此也適合在普通教室上課。

  3. 行政領導者與老師之間必須針對教學現場狀況保持密切聯繫,具體做法如利用Google雲端硬碟開啟共同編輯的文件,由輪值者在課前提報教學主題,經所有人討論進度安排與時間分配後,凝聚成下一堂課的教學流程;下課後,再一同檢討學生表現、課堂情形、教學瓶頸等,及時找出問題加以改善。除了虛擬會議外,還須每週召開一次面對面會議,以因應動態變化。

    不過行政領導者追蹤課堂活動的方法很多,假設老師較為消極被動,校長或主任就必須運用制式會議及正式溝通管道要求老師們回報課程進度及學生反應;如果積極主動,領導者就可以隱身幕後,讓第一線教學者私下討論教學策略及課程安排,以免背負過多壓力,反而施展不開。

  4. 混齡上課後,還得搭配主題式教學才能順利運作。知識地圖是很好的參考工具,當老師鎖定一個概念後,可沿著該軸線往上下兩側延伸,再分別傳授給不同程度的學生。

例如「次數分配」概念橫跨了3到6年級,依難易度分別包含「次數分配表與統計圖」、「長條圖」、「折線圖」等。一般來說,3年級正要認讀統計表格,6年級則準備往折線圖邁進,若同桌而學,學長姊就可以經由教導過程再複習一次舊觀念,學弟妹則透過教學相長進一步觸及新單元,當雙方形成相互拉抬的循環後,老師就可以撥出時間單獨指導學習狀況落後的學生。

寧靜學習 深度思考

對比起其他知名的翻轉教學案例,和平國小的課堂沉靜許多,既沒有群起搶答的激情,也沒有高談闊論的舞台,學生卻依然能夠聚精會神討論數學。當中,多位老師一起進駐,以及學習共同體發揮的互助效果,是和平國小數學課所以能「寧靜學習」的重要關鍵。

  1. 當師生雙方還互相不了解的時候,如舊老師接新班級、新老師接舊班級或是新老師接新班級,可以先使用診療式教學掌握實際狀況,也就是依照前測、教學、後測、補救的程序進行之。

    具體作法為,首先運用均一習題對班上實施前測,再依照每個人的落點調升或調降其學習內容;經過一輪教學後,再次進行後測,當中學習成效不佳者必須在放學後接受補救教學,老師則可利用均一影片及習題協助學生補強。

  2. 以和平國小來說,當時全校學生均被留下來至夜光天使時間補救,但短短的1小時根本不夠用,校長便決定把正式課堂視為補救教學進行,同時把夜光天使當作隔天上課的預習時間。轉型之後,負責補救教學的老師便依照每個人的進度指定觀看影片,學生看完再接著寫作業。

  3. 當孩子完成了預習,隔天老師就得在正式課堂安排一套足以讓不同年級共學的教學主題。以和平國小3到6年級班為例,有幾個步驟:

    (1) 選定幾個學習成就較佳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小老師,在課前即與他們討論當天上課的主題、重點、方式、流程等。不過,輪值老師僅提示方向及原則,其餘交由小老師自由發揮。

    (2) 準備以問題為導向的講義。這份講義以大方向問題為主軸,以供不同年級共同討論,因此題數不能太多,總解題時間約在25分鐘之內為宜。

    (3) 上課時,將講義投影在布幕上,並指派一位小老師引導全班討論答案,其餘則擔任助教,適時協助提問與提示,老師亦在旁擔任輔助角色。第一輪可由小老師提問,台下同學自由回答;第二輪再交由各組自行討論,並將解題過程寫在小白板上展示。

    (4) 以和平國小的統計表與長條圖課堂為例,首先由主講小老師逐一調查全班同學早餐吃吐司、包子、蛋餅、其他及沒吃早餐的人數,再由小助教依照不同年級分別輸入講義裡的統計表格。

    接著,請小助教按早餐種類、年級、人數在大白板上繪製長條圖,一邊畫一邊向全班講解,並在關鍵之處向全班提問,亦可請同學自願上來畫圖及講解。老師保持旁觀者角色,僅在適當時機輔助講解、提問及糾正錯誤,同時反問主講的小助教。如此互動模式直至完成一份長條圖。

    接著進入第二輪,初始同樣由小老師調查每個人喜歡的顏色,小助教在旁輸入至統計表格裡,接著各組發放一塊小白板,要求組員一同將統計表繪製成長條圖。此時,小老師們、主講老師、駐組老師一一巡視各組作答情形,適時指導。完成的小組將小白板舉高,由小老師檢查答案,直至所有組別均繪製完成。

    (5) 最後一階段,小老師宣布各年級演練均一習題的範圍,例如3年級作認讀表格、4年級作長條圖一、5及6年級作長條圖二,完成者可跳往下個年級的技能。作答過程中,小老師及老師們會適時介入指導,學生亦可詢問旁邊較高年級的哥哥、姊姊。最後,老師再從系統後台掌握每個學生的作答情形。

    (6) 在和平國小5到6年級的數學課上,沒有任何加分獎勵機制,全靠學生自主討論作答。至於班級經營是否運用獎勵機制,則回歸各班導師自行決定。

  4. 在1、2年級班,由於學生數學概念尚在建立階段,因此仍以教師講述為主,再輔以均一習題。和平國小實施的具體步驟如下:

    (1) 將課堂討論主題圖示在黑板上,並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回答,有時以舉手搶答選取學生,有時刻意指定較少開口者。答題者不僅須講出答案,還要說明解題過程。

    (2) 討論完畢後,一人發一張以問題為導向的講義,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作答。被題目困住者可詢問隔壁同學或呼叫老師,時間截止後,要求兩兩對答案,及時發現錯誤,最後由老師總體講解。

    (3) 接著指派所有學生登入均一演練同一單元的習題,其間老師四處巡視,適時指導。通過該技能考驗者,移動位子至其中一位老師面前學習下一階段的概念,另一位老師則繼續指導尚在作題目的學生。

    (4)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手指頭肌肉尚未發達,因此一週僅安排一、兩堂課在電腦教室練習均一為宜;若在普通教室,也應使用筆記型電腦而非平板。此外,如果1、2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還不足以看懂影片,則不須安排預習機制。

    (5) 對於低年級學生,老師可使用印章、貼紙激勵學生,10個印章兌換1張貼紙,並累積在學習存摺裡。到達一定點數後可抽取獎卡,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獎勵,如文具;另一種是無形的,如老師簽名照、老師陪跑操場10圈等。

儘管和平國小推動翻轉教學已初具收穫,但琇瑩與家輝堅信,孩子的需求與感受還是最重要的,「我們曾經討論過,如果孩子不吃翻轉教育這一套,那我們就再翻回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一定要怎樣才是模範。」就像,西部都市裡常被認定具有學習問題的新住民子女,在和平國小反而是學習成就最佳的,他們甚至比較喜歡閱讀充滿文字的課本,或是聽老師在台上講一整節課,至於阿美族孩子則需要五感全開,用最直接的生命體驗學習世間萬物。哪一種比較好呢?也許,答案就沉澱在深邃湛藍的太平洋裡,需要更多教學者前仆後繼的追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